最近,外卖的战争又起波澜。
继抖音开启 “ 外卖 ” 试点后,就在昨天,手握 12 亿月活用户的微信也在广州、深圳两地悄悄开始内测 “ 外卖 ” 服务。
甭管真假,反正 “ 美团正在被互联网大厂围剿 ” 的消息已经沸沸扬扬地传开了。
有那么些 “ 天下苦老牌外卖平台们久矣 ” 的意思了。
一来,餐饮老板们都希望微信、抖音、滴滴等平台杀入外卖市场,改变当前美团外卖一家独大的局面;
二来,消费者也希望再回大平台肉搏时代,可以猛薅各种 “ 福利 ” 。
但是差评君, 仔细对比了一下,发现大家好像高兴得太早了。
虽然大家都说抖音、微信都盯上了外卖业务,其实并不准确。他们分别称自己的业务为 “ 到家业务 ” 和 “ 门店快送 ” 。
因为两者都机智避开了 外卖服务中最令人头疼的配送环节。
据了解,点击进入微信—发现—小程序页面后,在原本 “ 最近使用 ” 和 “ 我的小程序 ” 下方,出现了一个新入口 “ 门店快送 ” ,而平时常见的奈雪、绝味鸭脖、肯德基等多个连锁品牌也已经火速入驻。
但是和美团外送服务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:当用户点击商家后,就将直接跳转到品牌小程序,后续点单、支付、配送程序,用户均在商家小程序内独立完成。
我深圳的朋友点了一杯奶茶, 30 分钟就到达了,虽然还是美团骑手在配送。
不过微信的一份 “ 兼职 ” ,已经有鼻子有眼的了。
再加上去年宣布入场的京东,以及在天津试点 “ 嗷嗷吃饭 ” 的滴滴;我已经嗅到单车时代 “ 百团大战 ” 的味道了。
不过,虽然互联网企业搞跨界是常态,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在外卖行业扎堆,未免有些反常了。
要知道,几天前,咱们还沉浸科技企业裁员的寒气里,战线收缩的那是常态,断臂求生简直不要太合理。
结果,一转眼大厂们纷纷跨界搞外卖,这是要把美团 “ 烧钱数年,艰难盈利 ” 的泥潭再走一遍吗?
为此,一头问号的差评君找到了 “ 人在鹅厂,尚未下岗 ” 的好朋友,终于采到了大厂跨界外卖的内幕。
在存量时代的互联网巨头眼中,以外卖服务为切口的本地生活市场,却着实是一座富矿。
据《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 》显示,线下的配送到家业务在 2016 到 2021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64% ,而即时零售平台模式 2016-2021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81% ,预计到 2025 年,将突破万亿门槛,达到约 1.2 万亿元。